Mindblown: a blog about philosophy.
-
明天要上班了!Going to work tomorrow !
(Dear English readers,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translation) Ed有个朋友是个职业妇女,自己做老板开了间设计网页的小型公司。一直以来,经济支援着丈夫及孩子的生活。 刚抵多伦多时,我有想过去她公司免费做些简单的工作,反正我有的是时间。主要也是想了解及学习一下加拿大小资本公司的经营和操作。这对我以后在多伦多开自己的中药诊所有帮助。可是,想到自己一点网页的基本常识都没有,只会越帮越忙。所以,也没去多想。 最近一个月,为了写这个部落,天天都在网上学些有关网页的东西。很多时候, 我会很懊恼,因为有些东西,我怎样学都学不懂。最近,听说这位朋友的公司很忙。突然,想到,我现在学懂了一些简单的网页常识,可能不会太笨手笨脚了。而且,除了学习商业上的经验,我也真的想学基本的网页设计。真的是一举两得 ! 于是,给她写了一个电邮。星期天,收到她的电话,说她想到一些容易的工作我可以帮忙。我心花怒放,一口答应了。星期三 (即明天)会到她公司去“上班”。 想起来,我只有零售及店铺的工作经验,从来没有在办公室工作过。 虽然有点战战兢兢,却期待尝试新的体验。
-
繁华及寂寞的香港 Bustling and Lonely Hong Kong
(Dear English readers,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translation) 四月就来了。拖延了一些日子,也是时候要好好计划一下五月回澳洲完成我的硕士课程。回澳时,会路经香港,该会在那逗留几天 (当然也会顺道回马一两个星期)。 想起来,这次是我第五次去香港了。 如果,澳洲不算,香港也是我开始旅行的第一站。自那开始,香港常常是我去其他国家旅行的转机地点, 包括接下来这次。 我第一次去香港是在1997年年尾。犹记得,那是因为经历了不顺心的大学第一年,后来在第二年发奋图强后,终于顺利过关时,拿很节俭储蓄来的钱去旅行, 来奖励自己。 我也不多想,就决定去香港。主要原因是,那时,香港刚回归中国几个月。 我想做一做历史见证人 – 把97年的香港看一看,希望三年五载后,会再去看一看它的转变。加上,自小,我看香港电影电视看得多,很好奇这个地方, 和它的风俗人情。于是,那年,拿起背包,游了香港十天。 香港这个灯火辉煌的不夜城,及东西文化的大溶锅,是许多游客趋之若鹜的地方。香港的繁华是众所周知的。 那五颜六色的霓虹灯虽耀眼,也使我振奋。 可是,我去了香港那么多次,走在那灯光下,还是会给我一丝丝寂寞的感觉。在香港,我曾与许许多多的人“擦身而过”。 每个人都是形色匆匆,低着头,自顾自,加快脚步地走。脸上冷冷地,没有笑容。没有时间给任何的东西。我感觉不到他们的温暖,却感觉到他们的寂寞。我在澳洲认识了许多香港朋友。其实,他们都很有人情味, 一点都不冷。 我常听朋友说,在香港,人人都很勤奋,日以继夜地工作。真的是没有什么其他的时间。我第一次去香港时,一对姐妹“收留”我。 妹妹刚好在赶工。她每晚凌晨三,四点才回到家。早上,一大早就要出门继续工作。我在那住了十天,我只见了她几次, 也没时间谈上几句。姐姐告诉我,她也已见怪不怪了。她以前跟人打工也是如此。后来,辞了工,现在只教补习,情况才转变。 我想,我走在街上感受到的寂寞,是在那种“大环境”下,因为激烈的竞争,为了生存, 苦苦地挣扎,所造成。 那是一种为了自我保护,而武装自己和孤立自己的自然反应罢。这也是可以明白的。 香港,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的地方。我想,也是因为这种又繁华,又寂寞的矛盾,深深地吸引着我,吸引着许多人… 后记:为了这篇,我坐在电脑前好几个小时,写了又删,删了又写。不知什么原因,总是觉得想的这一句与另一句自相矛盾,在香港所见所闻的一段与另一段自相矛盾。这时,我才发觉矛盾的不是我, 是香港…. April is coming soon. I have been procrastinating for a while. Now it is the time that I should start…
-
Evening with fine French Cuisine 法国大餐
(Dear English readers,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translation. ) 上星期六晚,Ed的朋友,Dave 和 Leeann邀请我俩到他们家做客。中午午餐时,Ed一再跟我强调不要吃太多,要留下空肚子给晚餐。听他说Leeann可以煮一流的好菜。他等这个晚餐等了很久。 Dave 和 Leeann 是一对结了十六年婚的夫妇。这么多年来,仍婚姻恩爱。在离婚当道的现代社会实算难得。 Ed从中学开始就认识他们了。Dave 及 Leeann 原住在离市中心约四十分钟车程的一栋大房子。几年前,决定不要生育儿女。没了要生育的意愿,就想要好好享受生活。所以变卖了那房子,买了市中心较豪华的公寓来住。夫妇俩人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
冬必为春 Winter always turn into Spring
(Dear English readers,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translation) 上两个星期的天气已没那么地冷。蛮开心的,因为已不用把自己包得一层层的。 哪知,这几天的温度突然下降到到零下十多度。又再刮起风雪来。 Ed说,通常春天来之前,会有一个暴风雪。一过了这个暴风雪,就不会再有风雪。 接下来,天气就会好转的了。 前天,乘搭电梯时, 遇到一个铅管工人。 他也是这样告诉我。 墨尔本是没下雪的。所以,我没经历过这种四季的大转变。 那天,看着窗外的暴风雪,忽然想起一句话: 冬必为春。 这句话是用来鼓励人们, 无论在多寒冷严峻的冬天也要振作起来。因为, 冬天过了,春天就一定会到来。这是自然界必定的规律。 可不是吗? 只要挨过这个最后的风雪, 雪就会开始融化,草会慢慢地抬起头来,花也会轻轻地睁开眼睛…. 我期待着春天的来临….
-
无孔不入的制药公司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Dear English readers,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translation) 前几天,写了一篇短文,其中一个标签(tag)是药剂及pharmacy。 不到半小时, 就有个留言。开来看时,原来是个网上药剂公司的,也留下了它的link。当然,这是它们的推销手段。蛮不满的, 马上把pharmacy的标签除去。 Ed说,很可能是他们编写了一个电脑程序来自动搜尋,自动留言。我想也是。 做了这几年药剂师, 也看过了种种的推销手段。例如,新药一出,drug reps (representative) 就常常到访诊所及药剂行。 刚开始时,还算是给医生及药剂师多些新资料。 来得多,又送笔啊, 纸的, 等等的文具。这些文具上都有他们产品的商标。 在一些国家,还可以上电视或电台打广告。(在澳洲不能, 只有治伤风感冒等小病的药才可,其他不行。)这种潜移默化地影响,就是他们的推销手段。还有更多的在这也不便多谈。 加上,自一些网上药剂公司成立后,就更糟糕。我相信很多人都有收过他们的电邮,如便宜地卖 “伟哥”之类的药物吧。这些药物,如用得不适当,都有很多的副作用。 可悲医药已变得这样商业化。我身为药剂师,不否定药物的效果。可是,制药公司推销得越多, 病人就更依赖药物 (下次会谈谈这种心理)。这种恶性循环要不得。也没办法,他们有雄厚的资金。 没想到, 连我这个小小的部落也不放过。果然是,无孔不入的制药公司。哀哉!
-
Birthday Presents 生日礼物
(Dear English readers,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translation) 我的生日就要来了。这是个重要的生日。(年龄在此是秘密 😀 ) 他正烦着要如何为我庆祝。 起初, 建议去纽约。可是, 价钱很昂贵。一个周末的费用是去Caribbean一星期的费用。Caribbean的沙滩与东南亚的沙滩,有点相似的。不同的是,那里的人及食物。可是,因Ed的工作关系,我们没有足够时间背包旅行,所以,我俩也不太兴奋。 近来,用电脑多了。Ed也曾想送我一部laptop。其实,也是怕我弄坏了他那专业的laptop。因我的人较粗心大意。 还要准备一个派对,邀请朋友为我庆祝。还没决定,是要在家弄,还是出去吃。我想,该是在家搞个火锅餐吧。容易准备,对洋人来说也是新奇。 其实,那么多年来,我都没特别庆祝生日,至到遇到他后。我也不太喜欢派对。 人太多, 只是说些琐事,没机会谈谈心。 为了这个生日,蛮头痛的。他却坚持, 说这是个重要的生日,要好好庆祝一番,希望在几十年后,我也会记得这个生日。他说得也对。也谢谢他的体帖。 我最希望的只是,自己及身边的人健康快乐和睦。还有,在这重要的生日来临前, 好好回想过去,展望将来,许下一两个生日愿望。好好努力,希望几十年后,这几个愿望会实现,那就真的是会记得了。
Got any book recommend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