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香港自助游记
-
香港星期天奇景 Sunday Picnic in Hong Kong
(Dear English readers, please scroll down to find the ‘click’ for English translation) 犹记得, 我和Ed上回旅游香港时, 他很兴奋地带我去一个神秘地方。 那是一个星期天。 当抵达时,我们彷佛是进了另一个世界。 “这哪是香港,这是菲律宾。” 这是我的第一个反应。 我见到广场随地坐满了菲律宾家庭佣人 – 野餐,谈天说地,玩牌,都有。 那是爱丁堡广场 – 一个邻近香港金融经济中心的广场,却也是其中一个香港菲律宾佣人星期天群聚的地方。 那时,除了我们,还有许多外国旅客到此“观景”拍照。 跟据网上资料,香港有超过10万人的菲律宾佣人。 大量引进菲律宾佣人始于70年代,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历史。 被称呼为“菲佣”或“宾妹”的菲律宾佣人也已成为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 听说, 有些菲佣在菲律宾有大学学位。 可情愿到香港做家庭佣人,因为薪金较高。 星期天是他们的假期,就会和几个菲律宾好友到公共场所一起野餐谈天。 这个“星期天 – 菲佣野餐天”已成了香港独有和旅客好奇的社会现象。 我这次旅港虽没到爱丁堡广场。 可是,还是有特地路经他们群聚的地方。 这次是近IFC (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er)的天桥 (如图)。 看来,他们也比几年前更“慎重其事”地享受他们的星期天 — 有的竟拿来围栏(如图),把他们“占霸”到的地段围起来。 有的还有纸皮围住,很有私隐。 我好奇,伸头去看,原来有些在睡觉。 我觉得这是香港的奇景 – 在香港最高级的地方(IFC) ,有菲佣为此地“点缀”。 朋友说 :最讽刺的是,…
-
香港老百姓生活 Daily Life of Ordinary People in Hong Kong
老人钓鱼 摄于 香港新中环天星码头 2007年4月 A man fishing without a pole. Photos taken at New Star Ferry Pier, Central, Hong Kong April 2007
-
愿您所求必应 Hope all your prayers will be answered
黄大仙庙是香港著名的寺庙。听说它有求必应。我在十年前旅港时,曾慕名而来, 见识过它的香火鼎盛。这次旧地重游。朋友笑问我是为求签吗,我说没啦。 这次人不多。没上次把我薰得头晕的浓浓烟火。不知是今年香港经济好转了,人安稳了, 就少来这了。还是因为时间不对,人潮未到。 Wang Tai Sin Temple is a famous temple in Hong Kong, it is famous for its god to grant whatever is requested. Ten years ago, during my first visit to Hong Kong, I came here – saw hundreds of people praying sincerely and could feel their earnest plea to the god.…
-
Hong Kong – Awfully familiar…..
After the long-haul 17 hours flight, I am finally here visiting Hong Kong for the 4th or 5th time. I lose counts. Arrived in the morning 6am, saw the sunrise from the plane, it was beautiful. On the way to my friend’s apartment, looking out from the taxi, everything looks so familiar, awfully familiar…… This…
-
旁观者清 The Bystander
[photo taken at Central, Hong Kong (2004) ] [摄于香港中环(2004)] 旁观者清 – This is an ancient Chinese proverb used to describe the bystander has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a situation than those who are involved have become muddled or deluded.
-
繁华及寂寞的香港 Bustling and Lonely Hong Kong
(Dear English readers,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translation) 四月就来了。拖延了一些日子,也是时候要好好计划一下五月回澳洲完成我的硕士课程。回澳时,会路经香港,该会在那逗留几天 (当然也会顺道回马一两个星期)。 想起来,这次是我第五次去香港了。 如果,澳洲不算,香港也是我开始旅行的第一站。自那开始,香港常常是我去其他国家旅行的转机地点, 包括接下来这次。 我第一次去香港是在1997年年尾。犹记得,那是因为经历了不顺心的大学第一年,后来在第二年发奋图强后,终于顺利过关时,拿很节俭储蓄来的钱去旅行, 来奖励自己。 我也不多想,就决定去香港。主要原因是,那时,香港刚回归中国几个月。 我想做一做历史见证人 – 把97年的香港看一看,希望三年五载后,会再去看一看它的转变。加上,自小,我看香港电影电视看得多,很好奇这个地方, 和它的风俗人情。于是,那年,拿起背包,游了香港十天。 香港这个灯火辉煌的不夜城,及东西文化的大溶锅,是许多游客趋之若鹜的地方。香港的繁华是众所周知的。 那五颜六色的霓虹灯虽耀眼,也使我振奋。 可是,我去了香港那么多次,走在那灯光下,还是会给我一丝丝寂寞的感觉。在香港,我曾与许许多多的人“擦身而过”。 每个人都是形色匆匆,低着头,自顾自,加快脚步地走。脸上冷冷地,没有笑容。没有时间给任何的东西。我感觉不到他们的温暖,却感觉到他们的寂寞。我在澳洲认识了许多香港朋友。其实,他们都很有人情味, 一点都不冷。 我常听朋友说,在香港,人人都很勤奋,日以继夜地工作。真的是没有什么其他的时间。我第一次去香港时,一对姐妹“收留”我。 妹妹刚好在赶工。她每晚凌晨三,四点才回到家。早上,一大早就要出门继续工作。我在那住了十天,我只见了她几次, 也没时间谈上几句。姐姐告诉我,她也已见怪不怪了。她以前跟人打工也是如此。后来,辞了工,现在只教补习,情况才转变。 我想,我走在街上感受到的寂寞,是在那种“大环境”下,因为激烈的竞争,为了生存, 苦苦地挣扎,所造成。 那是一种为了自我保护,而武装自己和孤立自己的自然反应罢。这也是可以明白的。 香港,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的地方。我想,也是因为这种又繁华,又寂寞的矛盾,深深地吸引着我,吸引着许多人… 后记:为了这篇,我坐在电脑前好几个小时,写了又删,删了又写。不知什么原因,总是觉得想的这一句与另一句自相矛盾,在香港所见所闻的一段与另一段自相矛盾。这时,我才发觉矛盾的不是我, 是香港…. April is coming soon. I have been procrastinating for a while. Now it is the time that I should start…